前文:【影視民俗學043】劉天賜:香港喜劇腦袋與肢體(之一)
許冠文喜劇,許冠文是洋化的創作頭腦(喇沙書院、柏立基師範、中大聯合社會系)。無線成名作《雙星報喜》原型來自美國gag show《laugh in》。人家成功之處,他初則抄,後則捉摸其精髓仿效。這是他引進gag show之來源。
拍電影比拍電視多掙,他發展電影。《鬼馬雙星》的戲劇結構零碎,我稱為「串燒gags」。當年他的理念:「笑的頻率要高」,也不可太荒唐。笑,便賣錢了。到了《天才白痴》,他開始要求「故事性」,卻兼顧不到須密襲的笑話。最後,仍是掙錢首務,成為港地名牌。
後來,要求「故事與笑料并重」,不惜效荷里活《熱情如火》等他愛好的片子,說到關懷社會,《半斤八兩》、《賣身契》都有諷剌味道。我早年提議他拍《阿Q正傳》,飾阿Q,可是他拒絕了。原因是,他只演自己有把握演出的戲!(今聞演古裝西門慶真大開眼界了)。許氏喜劇,首重他個人可演得好的人物性格。演自嘲的角色最佳。如:自以為是小老千《鬼馬雙星》,貪婪小工《天才白痴》、刻薄老板《半斤八兩》!共同點,聰明笨伯。寫港人社會中的荒謬性格。
世事、世人不荒謬,便沒有笑料矣。荒謬點,許氏掌握好,乃喜劇之原動力。近年他頗有雄心,再想上喜劇高峰,不忿《神算》之後零作品。
周星馳,自我塑造的「喜劇之神」嗎?周氏的確是近年香港喜劇之王!他也末受正規教育長大,在電視台工作時,也許頑皮反斗。這些人很有頭腦,也轉動很快。喜劇嗎?戲劇嗎?不知何物,受眾看見了、聽見了,笑起來,則是喜劇。這是他完全沒有包袱的創作心態。
他有點依據,似乎是流行於八十年代青少年中的日本漫畫,生鬼而出乎意料,本身便充滿荒謬感,不合符世事邏輯,這些叫「無厘頭」(無原無因,橫空出來,感到無奈)。那年代的香港社會,便是「無奈」社會,很多事由皆無道理可言!周氏之表演合乎當世吧,反映時代,反映人心。
我認為周氏比其他泰斗高明芝處,在零六年起,他喻編劇不必寫戲給他演,他退後發展編導工作,這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