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六月十二日以來持續一瀉如注,不單令中國大媽損手爛腳,亦令央媽束手無策、中共顏面無存;因此不得不繼續藥石亂投、實行用盡九牛二虎之力盡地一煲救市!
最新的搞作是,二十八家已經獲得IPO批文的公司,分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煞有介事地於上周六深夜發布公告,稱因近期市場波動較大,故其發行人和保薦機構決定暫緩發行其新股云。
據報,中證監會亦已確認,經已繳款的IPO將於本周退款,股民「打新」的資金也將於本周退回。
據了解,這批新股本來可凍結市場資金達四萬億元。而新股發行被叫停,相信亞爺的如意算盤是,四萬億元申購資金,應可從IPO市場流入二手市場,從而有望緩解當前A股因去槓桿化欠新水,而跌個沒完沒了的困局。
事實上,這個棄IPO保二手市場的措施,是繼較早前,二十一家券商聯合公告,上證綜指「4500點下不減持、出資1200億元投資藍籌股ETF、推動回購公司股票,並推進公司大股東增持公司股票」等措施後,因應市場愈來愈大的需要救市聲音,而作出的相關動作!
此外,早前亦有中小企業板首五十家公司,虛應故事地推出「關於堅定發展信心、維護市場穩定的倡議書」;因為他們「堅信,以他們的勇氣和擔當,一定能夠抓住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持續為廣大投資者創造價值、創造財富云!」
還有的是,二十五家公募基金公司公告會積極落實(包括參會的基金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承諾)申購其公司偏股型基金,並至少持有一年以上的令港人啼笑皆非的承諾。
最後,亦有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高調地宣布抑制短線過度交易(擬按照報單委托量差異化收取交易費用,並在八月一日前實施)、打擊蓄意做空行為、嚴厲查處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宣言。
驟眼看,上述一連串的一致救市行動,是體現了市場人士與高官眾志成城的同舟共濟精神,理應可幫助大媽恢復信心、不再因去槓桿化下的戲院失火效應,而續出現人踩人的慘劇。
難怪七月四日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與二十一家證券公司開維穩會時,胸有成竹地道:「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維護證券市場的穩定。」
這卻非代表整個救市設想是算無遺策、無懈可擊!
實情是,撇開股民輸打贏要的救市訴求,是打開了經濟學上moral hazard(道德風險)的危險先例不論,上述的所謂救市方案,其實頗有相榷之處;例如,暫緩發行IPO是較為對症下藥之策,因為中國的所謂「打新」,因為漲停的機率超高(據說達90%)、而獎金之豐厚(單日達44%),抽籤中個正着的如執到寶,抽不到則下次再接再厲(反正機會成本不大,怕甚麼?),因此樂此不疲者大有人在。
但市場一度傾向相信,抽籤落空的資金是會重新投入二手市場,結果證明是一廂情願,因為早前獲凍結的六萬億元資金,解凍後似乎泥牛入海、不知所蹤;低迷的市況並沒因資金解凍而反彈可想而知!
誠然,港股市場亦周時見到,IPO發行者因市道忽然放緩而取消或壓後IPO之動作,但因全部是商業決定,不是由監管者一錘定音阻撓或叫停,與刻下中證監勒令下(全部二十八家IPO發行公司皆於深夜才發通告,你話有冇咁巧合的商業決定?)才改變主意是不可同日而語!
除此之外,藍籌企業倘若真的積極回購自身公司股票,因可獲註銷而減少流通量,亦是配合減IPO供應,及恢復市場信心之正確方向的第一步;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後,美股能夠數年內翻一番,實在拜回購蔚然成風所賜,但能否有心有力及坐言起行? 仍有待觀察;
至於甚麼「4500點以下不出貨、有勇氣和擔當入市,及基金持貨一年以上」的所謂承諾,與當年前香港衛生署署長陳馮富珍,為了令市民相信禽流感不足懼而公開說自己也照食雞(因而得綽號雞珍) ——高估自己影響力、低估市民智慧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股民和市民會話之你死,一於堅持己見) ; 反正沒有機制去監察承諾者日後會否出爾反爾!
於子飛而言,最能恢復市場信心的是,倘若剛於七月開通了的基金互認,見有越來越多的基金加快進入(目前只收到十四隻中國基金申請「南下」,以及11隻本港基金申請「北上」銷售)的話,就可印證他們見獵心喜撈底入市,遠勝官方的自以為是部署當可斷言。
當然,希債危機陰霾(七月六日早上應可水落石出)能否適時地一掃而清,亦是救市行動可否建功關鍵所在!換言之,須看天時、地利、人和能否因時制宜配合,難言穩操勝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