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民俗學027】劉天賜:賀歲片自求多福

Share This:
  •  
  •  
  •  
  •  
  •  
  •  
  •  
  •  
  •  
  •  
  •  
  •  
  •  
  •  

香港影業特式之一,每年農曆新年都排期上演賀歲片。因為中國人社會仍然重視農曆新年團聚,一齊歡樂,閤家齊全。

傳統上,必有賭博,發下新年財,試下運氣。且必看戲。從前,喜歡舞台戲曲,睇大戲之謂也。拖男帶女,孩子穿了新衣新鞋,袋子滿載利是,坐下不停喫了。新年大開禁,母親任由孩子胡亂吃東西,一概不管。看大戲坐足三四小時,孩子也吃足三四小時,究竟台上做了什麼並不知嘵。

大戲必是吉祥的戲軌,天妃送子,八仙賀壽,升官發財,總之都必然是最好意頭,新年新希望,都是最良好願望:豐收,和平,健康,長壽,多子多孫,家庭和睦﹗

這種新年傳統仍保留下來,工商金融業大都會都是現代人,受西方式教育成長,卻必貪好意頭。君不見每年運程書必定好賣過文史哲社會書嗎?新年假期,除了發點撗財夢外,也看看電影吧。按照傳統,必要看笑片!笑能解愁。大都市中,鬧笑話的官民多得是,可惜老百姓皆笑不出聲了,荒謬到不能想像,製造之禍患,只令人愁上加愁。

家有囍事(1992)截圖

天天看新聞,外電不是慘無人道的斬首,便是數名賤男輪姦少女,本土便是派系互相攻擊,藍絲大戰黃絲,又或者尊貴的議局,走出幾位莫名其妙的跳樑小丑,亂講錯的四字詞語,不是英文的英文。不學無術之婦人之見,胡說八道擾亂朝綱。又或者存心搗亂,旨在表演的人,當眾出醜,猶如出「秀」。總之,這些都令我們老百姓皺眉吐舌,有苦自己知!

平日,在家看電視,已沒有可笑及好笑的劇集及綜藝節目可看,一般都是笑不出又哭不出的劇情和境況,一笑難求!笑,是一種吃藥也不能做到的反應。

這是香港近十多年的社會實況,只有嘆息、憤怒、失望。老百姓不至於貧窮到吃樹皮,卻是心底不能好好踏實,明天?明天怎樣?既有的還可保留嗎?明天只會更壞?

新春,有新希望,可是只能希望「有啖笑」,不是「得啖笑」。你說,麻痺也好,服美沙胴也好,總比不知所措活下去好。大家在新春頭找些健康笑料,暫時令自己迷失,化成最低智商的普通人,平凡人,只憑官能反應「笑一聲」,則是福氣了!


Share This:
  •  
  •  
  •  
  •  
  •  
  •  
  •  
  •  
  •  
  •  
  •  
  •  
  •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