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ke Li:雨傘革命中的當代藝術

Share This:
  •  
  •  
  •  
  •  
  •  
  •  
  •  
  •  
  •  
  •  
  •  
  •  
  •  
  •  

撐傘起舞

九.二八以來的雨傘革命除了喚醒大部份的港人公民意識,同時首次將藝術融入社會運動中,創意無限,無處不在。有別於小組討論及高呼口號的直接表達方式,各種形式的雨傘藝術,把對普選的訴求轉化成藝術語言去表達,提供了參與者清晰的反思空間。

在佔領區及各處不時有舞者撐傘起舞,當中有不少更是國際知名的香港當代舞蹈家。

《與傘共舞》

梅卓燕與楊春江早在十月在金鐘佔領區演出《與傘共舞》,梅卓燕解釋到以舞蹈表達是單純和誠實的:「在雨傘運動中我們什麼都沒有,除了意志我們僅有的只有身體,用來衝,用來擋,用來坐,用來躺⋯⋯,像舞蹈一樣,一切的表達都通過身體,心身聯繫,直接簡單,有一位現代舞大師曾經說:『身體不會撒謊!』是的,我們用自己卑微的軀體去表達最真誠的冀望,就是這麼單純。」

楊春江深信作為舞蹈藝術家捍衛言論是責無旁貸:「『運動』正是舞蹈的真髓!從創作意念至身體力行,舞蹈藝術家自當捍衛言論與『行動』的真正自由!」

此外,舞蹈家王廷琳一直帶領由一群熱愛舞蹈、有志服務社區的年青舞者組成的「DancingAngels」,以歌舞到處為市民打氣。王廷琳表示雨傘運動給予他相當的反思:「雨傘運動譲我感受到人性的真實⋯⋯眼見年青人執意追求夢想,為爭取心目中渴求的自由公義,不惜作出自我犠牲的高尚情操;同時,亦令我不斷反思『香港人』真正的身份和意義。」這三位舞蹈家無懼站在最前線作舞蹈界榜樣,以舞蹈藝術表達社會自由公義的重要,這才是高尚情操的表現。

在整場雨傘革命不遺餘力的,還有莫穎詩、「有耳非文」、盧淑嫻、丸仔、俞若玫、黃碧琪等舞蹈界工作者。在十一月,莫穎詩與有耳非文及其他舞者曾在銅鑼灣空地演出《舞踏祭》,警方竟一度包圍舞者,可見這是個連舞蹈藝術也恐懼的極權政府。

有耳非文作了貼切的類比:「我坦白你會怕!這可謂菲律賓人質事件雷同版本,你不去反擊最後就是被殺,群眾團結一致才有機會制伏槍手,大部分有錢有勢的只顧眼前,我敬佩身邊義無反顧的藝術工作者能做為前鋒,透過藝術去喚醒追求民主自由的心,加入演出亦是為香港的未來盡己所能。」

莫穎詩認為在一切未能恢復正軌前作為藝術工作者也應都化身維護我城的勇士:「走在雨傘下,我們只能拖著疲憊而無力的身體繼續吶喊。家是我們的家,我衛我城,誰都不再恐懼,不怕承擔!城市未能一切如常,人人都敢帶淚堅守,藝術家都可變成勇士!」

話劇的共時巧合

在雨傘運動高峰之際,中英劇團正在上演《禧春酒店》,演員們在本與雨傘運動風馬牛不相及的喜鬧劇中及時加入了「外面好多人等用遮」及「唔好拉我去暗角」等對白,如此隨機應變的大膽創作及強烈社會觸角,觀眾拍案叫絕。

是共時的巧合,本地劇團「一條褲製作」就在十一月上演了以六七暴動為主題的《十一騷動——1967的短句零章》,由邀請十一位本地編劇以不同角度重構當年歷史,編劇之一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陳敢權比較當年六七暴動與今天的雨傘運動,認為「當代香港雖然有國共之爭,就算有示威活動,卻沒有造成社會分裂」;另一編劇鄭國偉則視「歷史的巨輪一向不停地重複又重複向前轉,根本問題沒有根治,問題在於『人』,是人需要覺醒」。

pant2 pant1

另一共時性的巧合,是本週末本地劇團istage演出的《男人老狗之狗唔狗得起》,一群被遺棄的流浪狗不甘於目前困境而無懼嘗試游過大海,尋找彼岸的烏托邦。牠們不放棄、不自憐,堅持自己所想所求,使牠們敢於抗爭,拒絕安於現狀的動力,最終帶來龐大力量和震撼。雨傘革命過後,眾人心力交瘁,沒有退路,亦不見曙光,或許在《男人老狗之狗唔狗得起》能找回我們已忘懷的初衷。

本地藝術的前景

今天本地劇團依然能製作各式各樣題材的劇作,是因為香港仍然是享有創作自由的城市,一如上述,不少創作是以劇場形式為社會發聲。自去年九.二八,我們不斷失去很多原本視為理所當然的人權、法治、治安及社會公義,而獨裁政權亦早已對收窄創作自由空間虎視眈眈,前景並不樂觀。

LoftStage負責人謝健民對本地藝術前景有獨到的見解:

「雨傘運動後,明顯政府要加強向年青人作意識形態的灌輸,什麼再啟蒙、補腦、本地學校與內地學校結成姐妹、學生必須要到國內交流等等措施,說穿了就是洗腦!文化藝術一直被共產黨視為宣傳的工具,香港的藝術雖是小眾所好,但享有華文社會中最罕有的自由,對古今中外皆可大膽無畏的批判表達。在梁振英施政報告的『思想顧慮』及重提『文化局』下,怎不叫人感到有魔鬼要來的預告?」他又謂,以表演藝術為例,大部份資源運作及演出是來自政府資助,表演場地多數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處管理,為政者絕對可以運用行政手段影響藝團生存。

雖然目前仍未有明顯趨勢要演維穩劇目,但日後多少敏感題材可以繼續批出資助及場地,則值得憂慮,可能這也是最考驗搞文化藝術各位同業的堅持及風骨。


Share This:
  •  
  •  
  •  
  •  
  •  
  •  
  •  
  •  
  •  
  •  
  •  
  •  
  •  
  •  

Comments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