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學生領袖做星運動

Share This:
  •  
  •  
  •  
  •  
  •  
  •  
  •  
  •  
  •  
  •  
  •  
  •  
  •  
  •  

張開雨傘,旺角是革命,因為由此到終,該處都沒有泛民涉足的方寸。旺角佔領區,在外是對港共的陣地戰,在內是不斷清剿舊勢力的運動戰——「左膠」、「大會」、「義工」、「糾察」——從頭鬥到尾,奪權而充權,卑微的被升高,高貴的被打倒。新的社會運動的模式,不只停留在社運賊愛說的「想像」,而且變成實現。至於金鐘,敢情是運動——因為整個「運動」沒有離開舊勢力的脈絡。

金鐘的一切,由學聯罷課開始,但是催淚彈一過,就成了泛民舊勢力的玩偶。金鐘村民以為這是一場新的運動,要出來「撐學生」,但台上的學生,學聯好、學民好,都不是主角。這些學生領袖被鎂光燈包圍,自己都認為自己是主角——其實真正左右大局的,是躲在學生背後的泛民、黎智英。

泛民主派無所作為,人人可見;於是傳媒機器將學生造神,加大光環,令眾人誤以為學生領導運動,簇擁四周,而渾然忘掉萬法歸宗,一切出於泛民:民主黨的「糾察」、來歷不明的「義工」,到之後由工黨姓郭的那個做「糾察長」的法西斯衛隊,台上那班「學生」管得了,有能力管?金鐘獨裁專制,天怒人怨,陳小萍霸住大台排斥異見者,引來「拆大台、散糾察」的呼聲,黃之鋒和張秀賢最後出來為道歉,幫這些大人「擺平」事件;「學聯」在旁又有說過甚麼話?因為童子軍的政治能量是大人賦予的,是《蘋果日報》加持的,作為交換條件,就是要默許泛民躲在學生背後,以學生作為泛民的掩護。

整場革命,金鐘的學生領袖日日被傳媒包圍、扑咪,泛民將學生塑造成領袖,於是傳統傳媒就日日要他們對瞬息萬變的戰局作出評論——結果當然是廢話連篇、荒腔走板,不是重覆空泛無為的口號,就是亂說話——學聯有份光復旺角、要重奪旺角話語權、反對「以武制暴」、你有沒有準備坐五十年監、依家我地無槍無炮……這些話,是露底,也是學生本來的質素。

學生一腔熱血投入社運,不代表才智過人、通透世情。政治圈波譎雲詭,大人都要中伏,何況十幾二十歲讀完DSE不久的學生?於是學生勉強做評論員、做領袖,變成鏡頭前的阿嬌、阿Sa,經理人Mani沒有準備台詞,他們就不懂「回應傳媒」。學生領袖偶像化、神化,基於泛民的政治需要,金鐘大台是一場造星運動。學生都被當成明星去捧,本來不是這個斤兩,卻被捧到好高,最後當然是要在鏡頭前出醜、消耗、挨打,做泛民的手套,真正要清場的時候,泛民除下手套,自己站到前線,領取光環。

終於學聯羅冠聰在被捕之後領悟到一個道理:「有些人是『在最後一刻留守』而非『留守到最後一刻』」。但太遲了,成名有代價,學生領袖,是由始至終的當局者迷。

繼續「HEHE」的學界領袖和泛民友好 (截圖:Calvin Cheung

涉政不深如我等普通市民,最多是看到大台背後,泛民鬼影瞳瞳,但實際如何操作,是不了解的。學生領袖(除了一看就知道的鬼頭仔)也是如此,所以一直中伏。除了各種各樣的思想控制,還有現實的招數——有說泛民專業社運人搭了大台,搬出專業音響、發電機、高台,掌握了糧草,就掌握大局。學生要是反檯,泛民就馬上走人,那些音響發電機的錢,就要學生埋單。你要學生被捕,他不怕;但你要他埋數,他可能仲怕過坐監。還有黎智英叔叔在後面,敢反檯嗎?於是從頭到尾,就要低頭做人,萬眾愛戴的學生領袖,在泛民叔叔嬸嬸面前,還是抬不起頭。

司徒華教落的群眾控制術:要掌握住那支咪,而且要確保有電——發電機是誰買的,誰就是領袖背後的King Maker。所以說到底,金鐘這場戲,是泛民Host的,香港人抱著「撐學生」的信念,始終是枉作好人;況且《學聯》的宗旨是「建設民主中國」,黃之鋒在2011年也認同林輝「不要狙擊民主黨」之論。以上「學生被泛民夾實」,已經是隱惡揚善之論。


Share This:
  •  
  •  
  •  
  •  
  •  
  •  
  •  
  •  
  •  
  •  
  •  
  •  
  •  
  •  

Comments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