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民俗學045】劉天賜:點解香港電影要起革命?

Share This:
  •  
  •  
  •  
  •  
  •  
  •  
  •  
  •  
  •  
  •  
  •  
  •  
  •  
  •  

revo

圖片來源:CHRISTOPHER DOMBRES

紀陶答案:「電影不只面對平凡市塲,最佳觀眾係鄕親父老加天地神靈,當下本港編劇不單止要承先啟後,還要革命的勇氣。」

梁台長答案:「二O一五年係香港本土革命年,點可以漏咗電影革命!」

我的答案:

「香港電影產業最基本的作業原則乃是娛樂商品!如果透過這個商業產品帶出編劇者、導演者的思想,見解,關懷則是錦上添花了。可是,香港在大陸文革十年中,台灣國民黨專制執政中,兩岸都嚴禁言論自由,對於大眾傳播的影視產業更大力壓迫、限制,管束,職是之故,適其際會,香港能夠在不侵犯英國宗主國利益前題下,發展影視產業。

此時,在有限市場及有限資源下,在本土受眾慇切找尋娛樂要求下,產生非常獨特的『港式電影/電視』。且神奇地大受本土受眾歡迎,樂於消費。同時,也在海外華僑市場暢銷,(大陸地下市場也暢銷)。香港成為了『華語/粵語影視的荷里活』,風光足足廿年。

中國改革開放,『樣版戲』成『傷痕樣版』,市場及創作自由度稍為開放,香港影視業界即隨大市場銀紙吸力北移,人材散去,縱使言論自由,亦沒有什麼言論可言了!

影視編導人材非一天練成的,乃係一門專業。『外功』方面,必先認識何謂戲劇?有很多功夫,例如:怎樣安排戲劇結構,怎樣設立大懸念,怎樣設計戲劇人物性格等等,這些基本功,漸漸『失傳』,亦沒有人重視,只重於『噱頭小節』,『氣氛處理』,『主角擅長』。這些『本末倒置技巧』都可能賣錢,卻不是基本功力,潮流一過,煙消雲散,至作者江郎才盡,乞缽洗手了。

『內功』方面,編導人材須有莫大好奇之心,樣樣事物人情都有興趣知道及研究,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劇情多是從生活中來,要能有提升生活的摡括寫作能力,(來自生活,高於生活)並且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思想,有批判能力。最佳有幽默感。

興起革命,便是:復興香港影視產業鼎盛時期的創作要求,兼且珍惜本土仍保有的自由精神,發出聲音,發揮動力。」


Share This:
  •  
  •  
  •  
  •  
  •  
  •  
  •  
  •  
  •  
  •  
  •  
  •  
  •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