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權分立,大家都聽過。行政、立法及司法鼎足而立,是現代文明政府能有效管治之道。但四權分立你又聽過未?蘇格蘭獨立公投之事,網上曾經有一個說法,指蘇格蘭公投後果真獨立,英女皇或能推翻公投結果,以維持英國的統一。吓?英女皇不是虛君,還有實權?是的。英國《衛報》上年就曾經報導,英國政府打輸官司,要公開近三十頁的政府內部文件,當中披露英國有至少三十九個法案,曾經要徵得英女皇或皇儲的同意方能通過。此等法案包括高等教育、父親產假及育兒等。1999年時,英女皇就試過把出兵伊拉克的私人草案完全推翻,避免出兵權由皇室之手轉至國會。
英國皇室擁有第四權,鮮為人知,英國不是三權分立而是四權分立,推翻了君主立憲下「君王只是虛君」之說,也解釋了英國歷代首相及部長,為何都特別留意及尊重皇室的政見。按《衛報》的報導,只要法案是會影響皇室的權利或其封地,一般都要獲得皇室的同意。而白金漢宮的發言人則說,國會要就影響皇室權利的法案徵得女皇的同意,已有悠久的歷史。皇室除非在政府部長的建議下,否則不會拒絕法案的通過。
A Buckingham Palace spokeswoman said: “It is a long established convention that the Queen is asked by parliament to provide consent to those bills which parliament has decided would affect crown interests. The sovereign has not refused to consent to any bill affecting crown interests unless advised to do so by ministers.”
歷代首相就職均要面聖並得到女皇的認可,原來似虛卻實。翻查《
四權分立,皇權天授。英女皇1953年時的登基,
Her Majesty the Queen has asked me to form a new government and I have accepted.
首相甚至政府國會中人,均有機會置國族的利益不顧。
不但皇權天授,英國的其餘兩權,司法及立法,
The service has its roots in the religious practice of judges praying for guidan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egal term. The custom dates back to the Middle Ages when the High Court was held in Westminster Hall and judges would walk over to Westminster Abbey for the service.
英國近三 百年來相比起歐洲其他國家,政治上較為穩定,
以英國政治實例反照東方香港,
Royal Assent 這回事,稍讀過初級政治學的人都知曉,不過君主立憲制之下,無實權的君主對立法予以形式上的首肯而已,於現代民主國家包括英國而言則鮮有、亦非其君主可以在不受規範之下任意施行。稱之為分立的第四權,吳先生未免言重也語太驚人了。
事實上在九七前的香港,如所有其他英聯邦國家及海外屬土包括加拿大一樣,所有立法俱由港督代女皇予以形式上的首肯才得以先議論再通過,並非甚麼新鮮物事。只是一般不諳政治的港人,既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