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傳
金庸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生於一九二四年,四八年來港定居,其後創作多部武俠小說,均繪炙人口,包括《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鹿鼎記》及《天龍八部》等,著作不斷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動漫、電子遊戲,筆下角色,如韋小寶、楊過、小龍女、段譽、陳家洛,為人津津樂道。五九年創辦《明報》,八五年擔任基本法起草委員,八九年卸下《明報》社長職務,九三年退休,任明河出版社長。
金庸小說勇武精神
金庸小說傳承儒家仁義禮智信,以及中原遊俠以武犯禁精神,再加上香港人靈活機變的特質。任俠仁義精神,在當今中國經已不存,故其作品廣受海內外唐人歡迎。
筆者二千年左右曾訪問金庸關於鹿鼎記之影視演譯,其透露最中意梁朝偉版本,至憎陳小春版本,一見到他的樣就即刻轉臺。
英國翻譯家閩福德教授曾英譯鹿鼎記,認為金庸的文學成就在古今中外小說家中屬中等,約相等於三劍俠作者大仲馬。
反英雄韋小寶
鹿鼎記主人翁韋小寶係武俠小說反英雄(anti-hero),武功水皮,粗口爛舌,蠱惑鹹濕,但正如劉天賜先生小寶神功指出,韋小寶雖然隱惡揚善,處理人際關係手段圓滑,但面對大是大非時,不會胡混。
韋小寶處於各大勢力中間,包括滿清康熙皇帝,貪官污吏、反清組織天地會,沐王府,神龍教,臺灣鄭王爺政權,俄羅斯,雖然危機四伏,但游刃有餘,左右逢源,而且能夠兼顧義氣,正如香港人當年處於英國殖民地主,中共,土共,臺灣國民黨,美國,歐洲等列強罅縫,識得走位,食盡夾棍。
香港臥底處境堪虞
嶺南大學退休教授羅永生著作殖民無間道,論辯香港臥底電影,如麥兆輝無間道隱喻九七前後,香港也夾在英中之間,遭受兩方猜忌(尤其是中國),處境堪虞。